欧意app下载
欧易是一家勇于创新的数字货币交易所,提供先进的金融产品。我们为全球180多个地区的数百万用户提供尖端的数字货币交易和盈利服务。
更新时间:2023-06-29 18:21:07
延迟退休方案引起热议,试点成果待观察
近年来,延迟退休议题备受关注,2017年人社部公布延迟退休方案将于2023年实施。然而,2020年以来,受到疫情影响,就业压力和国际形势愈发严峻,许多人认为2023年延迟退休可能不会落实。然而,10月大会却重申了2023年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。
关于延迟退休的实施,人们关心到底是采取每年延迟3个月还是每年延迟1年的方案。在宣讲中,人社部和社科院强调了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原则,即“循序渐进、因地制宜、灵活适度、分类推行、整体协调”的原则。中国劳科院院长金维刚表示,延迟退休不会一步到位,可能是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。
从目前的试点方案来看,实际情况未必如此。自2022年开始,山东、江苏等地区开展了延迟退休的试点。在山东,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专业人才可以申请延迟退休,最长可延迟1-3年。而江苏则采取自愿的方式申请模式,起步价是延迟1年。这些试点方案仅为预示,正式方案尚未出台。
在正式方案出台前,无论是每年延迟3个月还是每年延迟1年的方案,都有可能存在。甚至可能会对女性实行每年延迟1年,男性每年延迟6个月的政策。因为一些专家认为,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,且退休年龄较早,应先将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或60岁,男性延至65岁。
如果2023年实施延迟退休政策,将按照现行的四种退休年龄标准来执行。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岁,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岁,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岁特殊工种及丧失劳动能力者提前5年退休),1963年至1978年出生的人将首批受到延迟退休影响。年纪越大,影响越小;年纪越小,影响越大。
在这其中,有一亿体制内人员(公务员、事业编制人员、国企人员、央企人员和类编制人员)对延迟退休持欢迎态度,他们享有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福利待遇。目前职场人数约7亿,体制内占1亿,体制外占6亿。体制外就业人群(外企、民企、私企、个体户、灵活就业、自由职业等)中,除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外,90%以上的普通打工者并不愿意延迟退休。
以每年延迟1年退休为例,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影响有所不同:
1963年出生的男性,原本2023年退休,延迟退休后将至2024年,影响1年。而1968年出生的男性,经过五年过渡期,原本2028年退休,延迟至2033年65岁退休,影响5年。
1968年出生的女性干部,原本2023年55岁退休,延迟退休后将至2024年56岁,影响1年。而1972年出生的女性干部,原本2027年退休,延迟至2032年60岁退休,影响5年。
1978年出生的女性特殊工种人员,原本2023年45岁退休,未来可能延迟至2033年55岁退休(女性统一至55岁退休),甚至2038年60岁退休(女性统一至60岁退休)。对这类女性,影响期长达10年至15年。
在延迟退休方案正式出台之前,不同预测方案均有可能。延迟退休政策对不同年龄段、性别和职业的影响各异。体制内员工可能对延迟退休持欢迎态度,而大部分体制外员工则可能对此产生担忧。在正式实施前,试点方案的成果和各方反馈将对未来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。
点击更多评论